旁聽學生班級座號:36
旁聽法院名稱: 台北地方法院 法官姓名: 林麗真
案件 資料 |
年度 |
字別 |
案號 |
法庭 |
股別 |
庭類 |
開庭 日期 |
預定開 庭時間 |
實際開庭 起迄時間 |
|
98 |
審金 |
421 |
30法庭 |
14 |
言詞辯論 |
99/05/06 |
1045 |
1105~1115 |
1.針對訴訟程序進行之旁聽心得(例如開庭時間安排、獨任或合議庭、問案與答辯方式態度、爭點討論、流程等):
原本安排了三四個小時,想說除了走進法庭迷路之外看完在找不到路一下時間應該差不多,但就在路線非常清楚開庭又蠻快的狀況下這個時間估算就相當的不準確。這個案子只有兩造的律師出席,主要也就是討論一下案子的現況與下次開庭的時間,感覺就像是學生向老師報告研究進度一樣,因此也沒有看到所謂的「言詞辯論」。在這十分鐘裡面我最有印象的是兩造的律師在門外一邊討論案子一邊換上衣服,接著拎著包包俐落得走進去坐在位子上就侃侃而談,既然當事人沒有到似乎也不太有言詞上的問題吧。這個案子另外還有刑事的部分要告,因此法官就只說等刑事的部分結束再把民事完結。
2.針對法庭人員之旁聽心得(例如當事人、律師、法官、書記官、法警、通譯、庭務員等):
由於這個案子看起來非常簡單且輕鬆,因此法庭上的人員也沒有很多,但大家都穿得很正式莊重(反正也跟制服沒兩樣),所以就算案子很簡單輕鬆沒有爭執還是可以讓法庭裡維持莊嚴肅穆。法庭裡只有雙方律師、法官、書記官與通譯,由於有親戚是書記官,因此我特別觀看了書記官的工作,我發現不管甚麼時候他從來沒停下手過,這似乎是一個很累的工作而且有時候來不及打字的話還要立刻記起來是哪一部分,書記官這個工作真的非常辛苦。另外通譯在做甚麼就不太清楚了,從頭到尾都看到他在左顧右盼閉目養神,如果有機會我想知道通譯忙起來會是甚麼樣子。
3.其他旁聽心得(例如法庭設施、便民程序等):
對於安檢其實我蠻排斥的,但地院的檢查似乎沒有很嚴格,看我包包裡不少電子配件也只有問了一句:「裡面有沒有錄音、錄影設備?」而走過金屬探測器時,探測器叫得震天價響法警也沒多看一眼,不過這麼模式看來已經蠻多年了,沒有出亂子應該也有他的道理在。比較起高院來,地院的建築似乎是老房子了,所以在建築設計上感覺蠻生硬的,不過路線標得蠻清楚才可以一眼看出往哪邊走,便民的櫃檯也就很明顯的在剛進去的大門處。而中間的長樓梯沿路走上去之後才看到每個庭外面的椅子上走道上都有蠻多人在等候,卻不知道為什麼人群有噪亂的感覺,在外面的長廊走來走去互相談論並吵雜,談論之間卻也很多是家常閒聊,可能人多就會這樣吧。整體來說我覺得除了光線白得不太自然之外其他似乎沒有甚麼地方會感到壓力,但如果哪天我不小心被告大概就不一樣了。